规划实质上是设计军队的未来。战略规划是实施战略领导管理、掌控军队建设的战略工具,起着统筹军事战略全局、统揽军队建设全程的及其重要的作用,具有高度的复杂性、系统性、关联性。从战略设计、战略实施到战略评估的每个环节,都要坚持科学思维方法、跳出传统思维窠臼,确保规划契合战略本质特点、符合时代发展规律、提供宏观正确指导。
前瞻思维,增强战略构想的统摄性。构想是战略规划的灵魂,是融合军事学与未来学的战略预实践,擘画了一个时期内军队的应达状态和理想状态,可以说没有预见就没有构想,没有构想就没有规划,预见不充分、构想不合理就会增加规划的盲目性,从而弱化其统摄作用。前瞻思维就是要当桅杆上的瞭望者,保持见之于未萌、识之于未发的灵敏嗅觉,善于从渐进式演变中把握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,从新生态事物中探究军事领域的创造性运用,进而预判未来安全威胁和作战样式,预研阶段军力需求和目标期望,最终实现先敌展开构想、先敌预置力量、先敌形成战力。
创新思维,增强需求开发的集成性。需求是战略规划的源头,受安全环境、战略目标、科学技术进步、资源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,具有多元化特征且在一直在变化之中。作为核心战斗力,科技日益嵌入作战概念、武器装备、战场空间的升级过程,慢慢的变成为催生军事需求的重要的因素。现代科技的涌现性特征,使得军事需求呈现出更强的不可预测性,能否敏锐捕捉改变游戏规则的新技术、孵化助推跨越发展的新需求,成为战略规划的源头之争。唯有坚持创新思维,创建多元驱动的需求开发机制,才能迅捷感知技术“星火”、培育需求“萌芽”。要运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技术,构建人在回路中、涵盖领域广的集需求预测、捕捉、验证、追溯等功能于一体的集成开发工具,抢占需求主导的规划先机,赢得科技引领的战略主动。
数据思维,增强决策论证的可靠性。论证是战略规划的基础,是确定规划项目必要性、可行性、效费比及其优先顺序的过程。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运用,可以对数量庞大、随机和不完整的数据来进行汇聚融合、挖掘分析,找出看似不相关或弱相关变量之间的联系与制约,推动规划论证从主观定性为主向客观定量为主转变,从以逻辑为链路的推理论证向以数据为中心的关系论证转变。用数据思维指导决策论证,要积极推动大数据在战略评估中的应用,突破数据获取、搜集、存储、防护、管理、分析和共享等关键技术,打造数据驱动的精确化研究体系,在数据充分挖掘的基础上,综合运用逻辑评判、解析计算、仿真模拟等传统方式,发现深层矛盾、找出内在关联,做到分析有数据可依、判断有规律可循,拿出针对性强、有说服力的决策依据。
系统思维,增强总体架构的科学性。架构是战略规划的布局,是将战略需求、战略构想和总体目标转化为可行蓝图的过程。战略规划涉及方方面面,构成复杂的动态系统。用系统观念筹谋总体架构,横向上要立足战略规划全领域,把握系统与局部、局部与局部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,先从整体角度搞好蓝图的顶层设计,再由点到面逐层级、逐领域展开计划对接和方案细化,确保每个子系统的职能都与总体目标协调一致,避免体系内的混乱与冲突;纵向上要把握战略规划全链路,从流程角度规范链路设计、链路对接、链路优化的方法原则,强化发展的策略设计、需求生成转化、战略规划编制、执行评估反馈等各阶段的有机联系,增强规划的协同性、耦合性。
效能思维,增强预算编制的精准性。预算是战略规划的支撑,是资源配置的阀门,解决无限需求与有限资源的矛盾。效益是预算的追求,效能是管理的重心。在强调军事效能的前提下,突出经济效益与价值效能考量,发挥好预算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。要把预算分析、成本核算纳入规划制订、预算编审、方案设计、项目论证等关键环节,使成本控制要求具化为工作程序、标准和规范,从制度上避免盲目铺摊子、随意上项目、重复搞建设;要加强规划、项目和预算的一体化管理,统筹编制计划、确定项目和预算安排,使年度计划坚决贯彻规划部署,建设项目有效匹配发展目标,预算安排精准保障资源需求,从根本上解决规划与预算“两张皮”问题,实现预算的精准调控和建设的集约高效。
工程思维,增强规划执行的实效性。执行是战略规划的关键,是对规划项目的全面落实、全程管控。随着规划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复杂度的提升,迫切地需要发挥工程化思维优长,借鉴模块化理念提升规划效能,运用标准化方法破解执行难题。实施工程化管理,依据规划蓝图制定施工图和路线图,形成一张既独立运行、又相互支撑的任务清单和一套既衔接配套、又协调联动的运行机制,明确不同阶段各子系统建设的详细任务和具体路径。坚持标准化推进,绘制整体进度表和专项态势图,按时段编制规划执行指南,依结构部署年度任务安排,据流程把控项目建设进度,注重建设质量、成本、风险等的实时监控,努力提高规划落地的约束力和扎实性。
求实思维,增强评估督查的原则性。评估是战略规划的保证,跟踪规划执行情况,提出督查整改意见。战略评估最根本的是全面、准确、深入的研判评估对象的真实的情况,可以说客观真实是评估的生命。评估活动必须用事实说话、用数据说话,以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程序,得出可信、可靠、可用的结论,不能带有任何偏见,不能搞先入为主,不能搞主观臆断。加强对军事斗争准备急需、作战体系关键支撑、改革强军必备配套等重点项目的伴随式评估,提供清晰“诊断结果”,给出合理“处方建议”,突出效果导向,灵活调控纠偏。